第五十四章 二十二日见闻-《我来做明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黄道周大概一路从宫中出来,看到城中百姓生离死别,又看到校场上有人为一口肉愿意去卖命,忍不住叹道:“兴,百姓苦。亡,百姓苦。”
    大明百姓的日子苦啊!这要是经常有肉吃,谁不要命呢?
    方正化带着几个御前侍卫,不大喜欢这个调调。
    正要说话。外头一个青衫小吏快步进来,向一个司吏汇报道:“城南有一个富户不愿意他儿子服徭役。”
    朝廷如今的规定是:十八岁至三十五岁的男子都在服役范围内。这个规矩适用于所有人。这个所有人的意思是,包括京中豪门里隐匿的丁口。
    司吏不满的喝道:“你新来的?按照邦华公颁布的命令,免役钱加十倍,收一月。速去!”
    免役钱的算法是:一丁一日两升米,加十倍,预收一个月,即六石米。
    优先收米。折银按照一石米1.5两银子的价格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城中富户若不愿意出丁口,一丁要出9两银子。中等人家倒也罢了。但是权贵们就要因此法例大出血。
    权贵之家,一家的家仆数百,这难道是假的吗?
    崇祯其实就是在征收调节税。
    那新招收的小吏快步离开。
    崇祯看黄道周一眼,道:“卿不要空自感叹,有这功夫,多做点实事比清谈强。实践出真知。”
    他知道黄道周感叹出声的缘故,一方面是真感叹,一方面八成是要谏言。
    黄道周时年四十五岁,公认的儒学大家,与理学宗师刘宗周并称,性情非常的耿直,道:“臣随驾只能是务虚清谈。圣驾务实,臣才能务实。”
    刘宗周就是如今的顺天府尹。不过职权被次辅成基命侵夺得差不多。变成二把手。
    “大胆!”方正化忠心耿耿,实在憋不住,尖着嗓子呵斥道。
    崇祯摆摆手,道:“卿转御史,归成基命管辖,严查城中贪腐、隐匿丁口不报之事。”
    文震孟心里就叹口气。因他们在词臣中的书法、文章在本朝有名。因而得以随驾。这是何等远大的前程。翰林侍讲转任七品御史,这其实是贬斥。
    本朝清流,最清贵的官职便是翰苑词臣!科道言官次之。
    但是,黄道周刚才的话锋转到做事上,这就由不得他不答应。这就是当今天子的风格啊!
    黄道周躬身道:“臣遵旨。”转身离去。
    这时,忽而听得城西几声炮响。稍后,有锦衣卫校尉快马来报:“陛下,成国公朱纯臣大喊不服,请求觐见陛下。”
    ...
    ...
    刘宗周和黄道周皆非栋梁之材。他们“守正”而不能达变;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;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。
    ——顾诚,《南明史》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