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 夹州的百姓知道那青云山上有神仙,那些青云道人都是有大能耐的。 这天有一道青色身影落在青云山脚下云枫县的那棵百年桂树上,一孩童抬头仿佛看到一名青衫神仙姐姐,再一揉眼睛,哪还有神仙姐姐。 玉州境内,无名矮山上有樵夫看到青衫身影在树梢间飘荡,一瞬间已不知去向,下山后,他煞有其事地自称看到了山精鬼魅。 河州境内,那青衫女子踏江如飞虹,最终落在那“万古”的万字峭壁顶上,略微停顿,皱了皱眉。 抬首望着南边继续寻那一抹阴煞之气而去。 一路上见山拜山,见水渡水,飘逸如仙。 …… 长青不知道有人一路追寻他而来,这种若有若无的天机除非是有大机缘的两教圣人,否则谁能看清天地气运走向,从而抓住那一丝有违天道之物呢。 长青此时已经到了卫州,卫州素来有南诏西南门户之称,卫州西北有雄甲天下的卧龙城,城外有军镇堡垒百余座,共同组成南诏西北防线。 而西南则是漫无尽头的肥沃雨林,卫州靠着两座关隘将世代居于雨林深处的部族阻挡在西南雨林之内,这些雨林部族在大楚三百年国佐里,即使以大楚兵甲天下的国力也无可奈何。 最终当年大楚官员便派人前来招安,因为这些人世代居住雨林,认为中原大地是邪魔所在之地,而他们雨林部族离开雨林是会被诅咒的,惹的当年前来招安的大楚官员苦笑不得。 而这些雨林部族又极爱惹事,因崇拜英雄,常有部落勇士试图翻爬关隘,甚至刺杀守将,然后将战利品带回族中成为受人尊敬的勇士,于是惹的当时的大楚帝王勃然大怒,派出五万西南边军,以精锐步卒为主,辅以重甲枪队为策应。 只是五万西南边军,进入雨林,撤回时不足半数,且大多数死于毒雾障气,或者是毒虫叮咬,而那些重甲步卒最惨,雨林气温极高,雨量丰富,一身重甲的步卒士气与体力消耗更快,五千重甲步卒未交战便因非战斗减员过半,一路丢盔卸甲。 而世代居住雨林的部族在雨林如鱼得水,完全没有这些顾虑,他们臂长入猿,在雨林高耸的树端不断伏击骚扰大楚步卒。 虽然这些部落无法组成有效的军队正面抵抗,只是一味后撤,可在这雨林中,大楚步卒不断倒下,最后主将只能下令撤出雨林。 那之后楚帝虽是震怒却也不再理会这帮雨林中的蛮夷,只是向两大关隘守将下令。“荡蛮夷于关外,其族人世世代代不得踏入中原一步”的大气命令,南诏的谢必温就曾以此讽刺自家官家对西凉的军略态度,不过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当朝官家并未对谢必温如何,事后竟是接连高升,如今已经官拜兵部侍郎,要知道,当年他说这话的时候,不过是太学院院士罢了,短短几年却已是朝中四品大员。 长青来到了离卫州南部威虎关不远的一处军镇,因这里驻扎可以随时支援威虎关的三千甲士,因此得名驰援镇。 长青若要通过威虎关,去那南蛮子所在的雨林,这里的可以说是最后可以购买补给的地方。 卫州地界相对于沧州与凉州这样的江南所在,显得炎热许多,明明清明刚过便已是感觉到明显燥意。 军镇不比一般城镇,街道上时常能看到一队队穿着轻甲的士卒,一般来说,这样的边陲之地,往往三教九流江湖人士众多才对,可是奇怪的是长青一路走来并未见多少江湖人士,即使有也比不得江南凉州等地的那种气势凌人或者自信满满,这里的江湖人大多比较内敛,三五一群,也很少与人攀谈。 长青自凉州与许珊珊等人分开后,一路上见过许多江湖人,大多见你背剑持刀,便会上来寒暄几句,报上自己名头,混哪一代带,攀谈几句,既给自己涨了名声,又与他人结下一点情意,行走江湖,哪里真的一言不合便拔刀么,大多名号报来报去,也就报出了感情,可能上一秒还吵的热火朝天,一会就在一块喝酒划拳了,长青突然觉得真正的江湖还是挺平易近人的。 长青在一处酒馆外见有几个孩子踢着鸡毛健子,其中一个女孩,小脸黑漆漆的,兴许是南边太热的缘故,一边踢一边笑,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