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…… 献王府。 朱允炆、黄子澄、方孝孺也是一夜未眠。 在得到老朱赏赐朱允熥宝刀的消息之后,三人先是被吓了一跳。 很快便又冷静了下来。 老朱在圣旨中没有对朱允熥抓蓝玉的事提一句,就说明了他的态度。 蓝玉有罪无罪,该怎么处理,仍是未知之事。 朱允熥的行为,也未获肯定,那便可以好好再议一议。 三人已经打定了主意,今日无论如何,也要给蓝玉定罪,再给朱允熥扣上一顶不遵圣命,鲁莽行事的大帽。 “是时候了,今日便将这些日子收集的吴王犯罪证据,全部呈交陛下。” 房间内,方孝孺神情严肃。 “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。”黄子澄道:“我们准备了这么久,也该用上了。” “奏折我早就写好了。” “吴王窃国、阴谋叛乱,不孝、无礼、大不敬,不睦,恶逆,不义……凡此种种,不一而足,共计有罪状三十六条。” “吴王恶贯满盈,罪不容诛。” 他顿了顿道:“献王殿下毕竟是他的兄长,我又是献王的老师,由我亲自出面,终究不太好。” “所以,这参吴王的奏折,我写了十几份。” “今日上朝,会由御史大夫,各部给事中,以及其他官员,分别进呈。” 朱允炆却是有些不安。 “这么快就动手,会不会太着急了一些?” 他心里没来由感到一阵阵心烦意乱。 皇爷爷看了这些奏折,会做何感想? 真的会降罪于朱允熥吗? “不然。” 黄子澄摇了摇头。 “吴王假借尽孝之名,突然抓捕凉国公蓝玉等人。” “此举实则是想救蓝玉。” “又将其私关府邸一夜。” “两人必定商量好了,今日该如何欺君罔上。” “倘若陛下被他们蒙骗,放过凉国公蓝玉等人,那献王殿下的储君之位,只怕再无希望。” 朱允炆心下一沉,道:“有这么严重吗?” 方孝孺点头,道:“黄兄说得没错。” “满朝勋贵武将,尽皆支持立吴王为储君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。” “昨日吴王抓捕凉国公蓝玉,武将勋贵们或许会不满,但经过这一夜,他们也会想明白原因。” “吴王此举,是为了救凉国公蓝玉,也是为了救诸多的武将勋贵。” “毕竟,他们当中许多人曾经同在沙场征战,有战袍之情,关系紧密,同气连枝。” “如此一来,他们不仅不会恨吴王,还会感激不尽。” “若吴王得到武将勋贵们的集体支持,陛下又不打压武将勋贵,那便只能立吴王为储君了。” “昨夜没有能将蓝玉从吴王府带走,今日我等已是背水一战。” “此战只许胜,不许败,败则无可挽回。” “再不能有半分迟疑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