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洪武二十二年左右,宝钞价值时贬时升,江西、福建一带二贯纸钞只能换铜钱五百文! 洪武二十三年,宝钞票面金额1贯,也就是1000文铜钱的宝钞,在民间市场上只能兑换250文铜钱,票面价值缩水了八成。 洪武二十五年,每贯宝钞的官方价格下降至一百六十文! 洪武二十七年,宝钞的购买力甚至只有票面价值的两成不到! 永乐二年,宝钞一百贯能买到一石大米! 永乐五年时,每贯宝钞的官方价格只有十二文铜钱。 同年(永乐五年),宝钞三十贯才能买到一石大米!”朱瞻壑将这些真实的数据书写在白布上,这一组一组的数据无不表明了,大明宝钞的购买能力对比刚开始越发的差了,同时也代表着大明宝钞正在老百姓的心中失去信用。 而且,通过刚才元朝的数据,大家心里都知道,当老百姓手里的钱(宝钞)越来越多,但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的时候,就是问题爆发的时候! “这是钱不值钱了??!!”这些话听的最明白的还是太子朱高炽,毕竟他是切实执行了这个项目多年的人,所以这些数据一摆出来,他就明白了重要性! 永乐皇帝也听出了问题的重要性,但是,朝廷实在没钱,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缓解。但现在看来,这种办法无疑是饮鸩止渴! “正常来说,如果一贯钱的宝钞能够买一千个馒头的,但现在宝钞越发的不值钱。说不得现在这些钱只能买一个馒头!”朱瞻壑随手在白布上画了一个简易的馒头来,跟白布上其他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! “而且,这种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,不知道大明宝钞会不会步入元朝宝钞的后尘呢”朱瞻壑看着字面上的数据,也是体会到了百姓的不容易! 而永乐皇帝看着白布上的数据和那个简易的馒头,不知道在想些什么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