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太子标转身来到正殿,近百名太学生正伏案疾书,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,映照着他们专注的面庞。 这些都是他从国子监筛选出来的青年才俊,也是此次都察院御史的预备人选。 当然,想要见到皇帝陛下,自然没有那么简单,所以现在还要进行一场笔试,只有其中一半的人,才能见到大明天子,从而直接被授予御史之位。 这也是小胖墩的设计,为的就是一步一步筛选出贤才干吏。 太子标来回巡视,不时看看某位太学生的答卷。 考题颇为简单,“台宪者,纪纲也”! 这是一个开放命题,一众太学生只需要据此作答,围绕“台宪纲纪”作出一篇锦绣文章即可。 只是一路看下来,太子标略微感到有些失望。 大多数太学生的答卷引经据典,夸夸其谈,却未能切中要害,没有真正理解朝廷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的深意。 朝廷正在改御史台为都察院,但凡这些太学生有些见识,那就应该明白这场面试意义所在。 咱问的是台宪纲纪吗? 关键在于,你要如何承担台宪之责,如何整饬朝堂纲纪啊! 连这点都没看透,只知道高喊口号、夸夸其谈,想必也没有什么真才实学。 一念至此,太子标不由摇了摇头。 就在太子标满心失望时,一份答卷突然吸引了他的目光。他停下脚步,微微眯起眼睛,仔细阅读起来。 只见上面字迹工整,条理清晰,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策略。 太子标心中一喜,目光移向答卷末尾,看到了作者的名字。 “临江府练子宁?” “倒是不错。” 暗自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,太子标便继续巡视考场。 陡然间,他突然停下脚步,凝视着眼前的答卷。 “天子耳目,寄语台谏,而台之为制,则有内台,有外台。外台即监司是也……” “近年以来,贵近之臣,多违宪法,比至惩罚,已损纪纲……” “然台谏固未必皆贤,所言亦未必皆是,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,岂徒然哉?是以御史必用忠厚淳直 ,通明治体之人 ,以革浇薄之弊……” 此子想法竟会炽儿不谋而合?! 太子标心中顿时一喜,没想到竟意外遇到这般大才。 短暂失神后,太子标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。 “温州府卓敬?” “此子真是大才!” 时间在紧张的氛围中悄然流逝,很快,考试结束。太学生们的答卷被整齐地收走,送到太子标面前。 太子标凭借着之前的巡视,心中早已有了决断。他坐在桌前,手中的朱笔快速批改着,仅仅半个时辰,便筛选出了前五十人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