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章 是祸非福-《桃花溪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第47章  是祸非福

    荀意棠跟着请愿的人流退去。

    一身青色的法衣,在烈日下消失不见。

    八街九陌,流传着这场轰轰烈烈的万民大行动。

    不知是何方的说书先生,听到一些不着边际的小道消息,编了一出话本,叫《红尘记》,讲的是一个尼姑与高官相恋的故事。尼姑说的是荀意棠,高官自然指的是程淮时。其内容胡扯乱造,离奇跌宕,吸引了坊间不少人的关注。

    “妙龄尼姑思凡尘,心挂郎君忘经文。只因高堂鸳鸯散,郎心似铁空余恨。五凤楼前万民伞,终感天颜救官人。从来施德非菩萨,可叹尼姑痴心恩!”

    在《红尘记》中,荀意棠被塑造成一个感天动地的女子,程淮时被塑造成一个无情无义的负心汉。

    马车上的我,听到这些无妄之词,心下恻然。

    程淮时摇头,叹道:“她虽是一片好心。可,万民伞于我,是祸非福。今日,陛下恕我时,说了句话。他说‘你真是张先生的好门生,大明的能臣、贤臣’。前一刻,陛下还面有怒容,如何忽然就这般夸赞起来?这样的夸赞让我惶惶然不知何所以。”

    我道:“二爷,你奔忙了这些时日,快别多想了,回去歇着方是。”

    他点点头,道:“好在灾民已尽数安置妥当,大大可慰。快要到秋收了,朝廷要征税。我须倍加勤谨,充盈国库,将功赎罪,或能让陛下宽恕一二。”

    “荀姑娘她……”我想了想,还是将话咽下。荀意棠此举虽冒进了些,适得其反,但她到底是没有歹意的,也不好责怪她什么。

    程淮时揽住我,道:“夫人,往后我得更加谨慎才是。为了你,为了我们还未出世的孩儿。”

    事情就这样平息下来。

    就好像奔涌的大江忽然在某处,被截断。水势挡住了,但卡在高山之后,不断地冲击着,险情在苍翠掩映之后。

    水流什么时候冲下来,一泻千里,就看那高山能挡住几时了。

    程淮时回了家,倒头就睡。

    他真的累极了。

    我轻手轻脚,叮嘱小音,丫鬟小厮婆子们来往走动轻着些,莫要吵到他。

    他睡了一个冗长的觉,醒来,我在榻边缝肚兜。碧绿的莲叶,金色的鲤鱼。鲜艳喜庆。

    他道:“这些事,交给府中的仆妇做便好,夫人何须亲力亲为?”

    我递了盏晾温的羹汤给他:“二爷饿了吧,快喝了它。孩儿的贴身之物,我总想着自个儿做得好。”

    “我临睡前忘了叮嘱夫人,这回出了这么大的事,如何跟母亲交代?”

    我道:“外头的动静那样大,硬要瞒,是瞒不过的。我跟母亲说,是一场误会,二爷平安无虞,太后保着二爷。这几日,我陪着母亲解闷儿,宽慰她,她老人家已放下心来。”

    他笑:“夫人贤惠。”

    用了汤,他起身擦了把脸,换了身干净的衣裳:“我去跟张大人议事去。新政之税收,与往年之税收有异,需早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我起身:“二爷去吧。”

    他走到门口,又回来,摸了摸我的肚子,说了声“好孩儿,莫闹你娘”,方去。

    八月中秋,我领召往宫中作皇家宴饮图。

    听十二监的人说,每到年节,上头便有恩旨,宽恕一些犯了错的妃嫔和宫人。

    然,我四处张望,也没有看到孙小姐。

    郑淑嫔倒是比从前恩眷更隆,万岁命她坐在他身旁,跟中宫皇后并列左右,连有孕的王娘娘且靠后了。

    太后默默饮酒,席半,便说乏了,带着王娘娘回慈宁宫去了。

    我画完了图,有例赏派下来。

    待准备离宫之际,突听仁智殿的宫人说,刚从西宫苑那边回来,冷宫出了事,锦衣卫都赶过去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