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 月圆夜,雷劈崇德殿-《闲妻当道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大部分人应该相信的都是前者。否则就不会流传下来,安心的理性分析偏向于农民拜土地神,毕竟月饼属于糟蹋粮食的产物。若非祭天拜神,百姓又如何能够诚心诚意?

    当然,在大晋朝,并没有第四种传说,春分记忆中的元朝不知道被历史的洪流冲去了哪里。秦朝倒是有的,后面就有点似是而非的意思了。

    春分说的。木尹楠也不能确定,不是她历史不好,而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大灾难过后,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都遗失了,其后又过了一千几百年,那时的历史学家们归结出来的历史都是从幸存人类的记忆中得来,再加上一部分的推理和分析。不过听起来,很多都是比较相似的,比如清朝,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记在,似乎是因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对这个朝代比较感兴趣的原因。

    但春分听木尹楠照本宣科完,差点没笑瘫了,擦着眼泪对她说:“你说的,有些我倒是看过,但都是。正史我没看过,但也是人写的,不过可信度比较高。乾隆是不是败家子很难说,但雍正不算太坏,要说种马绝对比不上他老爹,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还是不错的。”

    当然,这也带了春分的个人情绪,雍正的兄弟姐妹有好下场的没几个,历史是好坏参半的,客观的说,不会忒别捧某一个帝王,除非他的政绩真的很好,比如唐太宗,但人还杀了自己的亲哥哥,儿子们养的也不怎么样。

    木尹楠也懒得理会雍正是不是个好人这种二缺的问题,历史都是赢家写的,殷朝不是没有好皇帝,否则人家也绵延不了数百年,现在的大晋还没殷朝的年份长呢!

    陈景瑞带着妻儿和老太君进宫和皇家一起团聚去了,按理说他们应该回扬州,但老太君在,就掉了个,再说京官也不能随便离京。陈俊大概是想通了,早早写了信说不来了,顺便派人送了节礼进京,于是分两头过。可是皇帝念着陈景瑞的功劳,再加上刚刚晋升淑妃的李静柔生母说想女儿了,干脆把女儿女婿和亲家老太太叫了宫里一起过,侧面表示对陈景瑞的嘉许。

    木尹楠两边都没得去,跟春分一块儿过。春分已经不是小妾了,陈景瑞很痛快的放了她“自由”,没有卖身契,老太君连个阻止的理由都木有,有点儿不爽。她早知道春分跟木尹楠混在一块儿了,倒不是喜欢她想留在孙子身边,而是想膈应膈应木尹楠来着,可惜孙子没给她这个机会。

    李静柔这会子对木尹楠的怨气也消了下去,但也不再那么惦记了。妹子再好也是丈夫的,出了那样的惊吓,她脾气再好也撑不住,还是算了吧!丈夫要去看妹妹她不会拦着,但儿子就算了,还是别往那不按牌理出牌的人眼前送的好。

    从心底而言,李静柔是觉得木尹楠有点太疯狂,所以吓着了。对她和李靖和日后会怎么样,也不再关心。靖和堂兄以前毕竟只是傻,离疯还有一段距离,这会她也觉得木尹楠配不上了,姓李的孩子总是比别人家的好。

    无事一身轻,木尹楠松快了,春分很纠结。

    罗旭还真看上她了,自打她真正脱离了将军府的门第,他基本上就是一日三次的往她跟前凑。

    罗旭不比陈景瑞。那是皇帝的女婿,看重是应该的。他只是个小将,打仗结束,就没他设么事了,善后自然有那能言善辩的文官顶上,让他去也说不出个二五六来。靠着军工,勉强混了个不大不小的武官,领的也是闲职,俸禄倒是不错,毕竟是大将军帐下。同僚也给他面子,虽然说不上风生水起,过的也滋润。

    罗旭父母早亡。家里没有亲近的长辈,以前倒是娶过妻,可惜没福气早早去了,如今一个人过日子再滋润也没滋没味的。早先就对春分有好感了,本来以为她是将军的妾氏就歇了念头。结果陈景瑞告诉他其实就是担了个名头,他那春分当妹妹看,只不过以前是他家的下人,不好放在明面上说。

    于是纠结了两天,想着自己就是个粗人,也不在意什么身份。喜欢就娶回来,鳏夫配再嫁女貌似也明当户对,这年头对名节看的不算太重。又不是偷过情,再嫁怕什么?

    结果派媒婆去求亲,给轰了出来。

    起初还挺沮丧的,听媒婆一说,又乐了。春分认识他是谁啊!就见过那么两三次。一次是送图纸;二次是指点工匠看图纸——那玩意是从安心那儿弄出来的,木尹楠早就给了她的。一直没拿出来。别说那些工匠了,她本来也看不懂,还是木尹楠给简略介绍了一下,剩下的就交给工匠自己琢磨;最后一次,是第一件成品出来,请她来看效果。春分懂个屁啊?糊弄糊弄就过去了,木尹楠既然能给出图纸,想来那效果也是有保证的,春分还偷偷怀疑,木尹楠该不会是个特种兵吧?

    虽然不是,但性质有点儿类似,只不过人开的是机甲,军衔也有点高。

    于是暂时请媒婆在家歇着,本人拿出冲锋陷阵的气势展开追求——不是不认识咱吗?没关系,这就让你认识一下,其实我真的很不错来着!
    第(2/3)页